約騎點: 自來水博物館
社子島環島自行車道
集合時間: 2014/10/15,
4:30pm
裝備: 合身禦寒, 易穿脫外套 / 自備飲水
總里程: 約35km (來回)
騎乘時間: 約2~2.5h
新店溪自行車道
新店溪右岸 8.5公里, 騎乘時間:新店溪右岸 約30分鐘
社子島環島自行車道
社子島9公里, 騎乘時間:社子島約40分鐘
1. 先調上下高度
2. 再調前後位置
第一點的調整方式是「坐在正常騎乘的位置,用腳跟踩踏板,膝蓋幾乎要打直的高度」
注意是用腳跟,幫很多人Fitting時,他們不知道怎麼用腳跟踩...我得動手推他的腳,這樣調整的用意是用腳跟踩踏時膝蓋幾乎伸直,那麼用姆指球踩踏時膝蓋會微彎,這個「微彎」就是讓膝蓋得以在踩踏的動作中延伸又不會打直卡死的關鍵。
第二點則是前後,當上下高度調好後,回到用「姆指球」踩踏,整個動作是在正常騎乘姿勢下,坐在習慣位置,手放在握把上...當大盤曲柄與地面呈平行時,「膝蓋前端(*)─姆指球─踏板軸心」會在同一個鉛垂面上
*註,也有說法是膝蓋前端進來1cm,不過用膝蓋前端做標準會坐的比較後面一點點,
而膝蓋位置對初學者而言應該是「寧後勿前」的。
依照Enzo早川的作法甚至是從一般fitting的位置往後移1cm。
: 還有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騎乘姿勢有問題
: 我好像不知不覺腳會 8字型上下前後之外,再來就是左右了。
兩個地方:
1. 腳掌
2. 膝蓋
最常見的就是外八又o型腿
校正方式:腳掌不要過度往內或往外,盡可能兩腳掌平行,
膝蓋則要意識到「往內縮」,會有一種膝蓋要往內擦過車架上管的錯覺。
(不要真的擦到啊)
這部份找個人在後面看最準...自己以為直了,別人會告訴你還是彎的。
: 我有看書說要騎車腳要"垂直踩" 可是我不知道何謂腳要垂直踩 ~"~
畫圓,麻煩畫圓,不要一味的直上直下,那真的很傷膝蓋。
沒有卡踏固然沒辦法畫出完整的圓,但至少要想的是「抬腿」,而不是「往下硬踩」有人會說「抬腿怎麼踩啊」,我會說「想著抬右腳時,左腳就自己會踩了啊」,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「要抬的哪隻腳」上面,而不是「要踩的那隻腳」。
剛剛講了三個方向(上下、前後、左右),為了達到惡魔四次元的境界(es21看太多..),再來就是「時間」...呃,更清楚一點,「迴轉速」,通常以每分鐘幾轉計算。
盡可能保持在每分鐘60~70轉以上,一般來說穩定在70~80轉間是較佳的。
註:在河濱看到很多人的踩踏是每分鐘40~50轉的.... 我都好羨慕他們的膝蓋很強壯,可以承受這麼大的力道持續作用在膝關節上。
如果不知道迴轉速,裝個有迴轉速功能的碼錶吧,一開始很多人都是這樣的。
ps.
幾年前在復健科踩腳踏車復健時印象很深刻,就是要穩定在80轉,正負5以內,一超過就會「嗶嗶~~~」
: 請問我到底該熱敷還是冰敷
冰敷,急性期麻煩冰敷,剛剛受傷的組織禁不起熱敷。
另外就是急性期通常我不敢找中醫去「喬」,畢竟組織才剛受傷...
還有就是請先把傷治療好再騎車,看到你的敘述是跨年走路膝蓋已經不舒服,結果半夜還去騎車....這....我以前膝蓋還在酸就上場比賽,之後被醫師罵了好久啊。
雖然這四天連假不能騎會很傷心,但是「留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」啊,如果傷沒好就持續運動,搞到要進行侵入式治療就更划不來了。(開關節鏡的半身麻醉是很痛的,往脊椎就一根大針這樣插進來.......>_<)
